AGBA 是個獨一無二的平台,致力為大眾和企業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我們一起分享財富、健康、商業、事業及個人成長等多方面的機會。

AGBA平台旗下的頂尖品牌正陸續增加,務求為大眾提供更好的金融及醫療保健選擇。

AGBA 是一個嶄新獨特的業務平台,讓大眾與企業之間相互聯繫,一同成就更多財富、健康與美好生活。

我們現誠邀有抱負的業界精英加入我們。

    憑藉我們的金融實力,和擁有創意思維及豐富經驗的團隊,我們致力為更多人帶來更多健康、財富和幸福。

      從建築看英國近500年的思想變遷

      (Below content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喜歡漫走香港的舊區,因為可以在小店中看到很多民間智慧和共同建構的歷史,不像新市鎮千遍一律的monotone和standardization。每次外遊,我都愛在大街小巷上流連,是觀光,也是讀人讀文化讀歷史,好像荷蘭小鎮Zaandam的奇幻彩色樓房,反映著絢麗的童話和自由奔放的民族性;阿根廷的La Boca像是歐洲大熔爐,建築充滿法式、西班牙與義大利混搭的風格,讓人看得想要起舞。英國也一樣,它匯聚了世界上眾多的建築風格,以西敏寺為典型的Gothic風格,以聖保羅大教堂為代表的Baroque風格,大英博物館為代表的Classical revivalism風格,還有英國特色的村莊、田園…..看這些風格迥異的建築,已感受到英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及波瀾壯闊的思想變革。

      東歐建築研究作者Ievgeniia Gubkina曾說,建築現代主義不是風格,不是形狀,甚至不是一個時期,而是一種思考的方式。今期,我就和大家一起遊走英國近500年的建築發展,細味每個時代的思想變遷:

      1. Tudor Architectural Period(1485-1560)

      我們先從十五世紀的Tudor Architectural Period說起。當時亨利八世(Henry VIII)帶領英國脫離羅馬天主教,並建立了英國國教會。這個時期的建築的外觀以其茅草屋頂和外露的木結構框架為特徵,注重功能性而少點綴。

      2. Stuart Period (1603-1714)

      Stuart Period見證了英國歷史的重要變革──在這君主權力受到質疑的時代,王室、教會和貴族利用巴洛克藝術和建築來顯示自身的權力和地位。巴洛克建築風格一反古典主義的嚴肅、拘謹,崇尚豪華和氣派,注重強烈情感和逼真的表現方式,其大膽的寫實主義和直接的情感吸引力,極具感染力。

      3. Georgian Architecture(1714-1830)

      從1714年到1830年,英國的四個國王都叫George,因此這段時間被稱為喬治皇朝時期。此時,英國中產階級逐漸崛起,財富的增加導致對建築美學的追求出現復古的趨勢,建築講求對稱整齊,以體現良好的秩序和幾何美。


      4. Victorian Style(1839-1900)

      這是英國的全盛時期,隨着工業革命的迅速蔓延,複雜的曲線圖案再次在建築中「復辟」,鐵、玻璃以及混凝土材料等逐漸投入使用,大幅採用紅磚是其特徵。維多利亞時代的房屋也經常被認為是英國建築史進入現代的標誌,那時平民多生活在小農舍,又或背靠背式的房屋,這也是如今排房(Terraced House)的雛形。

      5. Queen Anne designs(1880-1900)

      鄉村田園風格開始回潮,建築模仿十七世紀安妮女王統治時期的農舍(Farmhouse)和莊園(Manor)的風氣。這一時期建築風格特點是荷蘭式山牆、紅磚牆和以白色粉刷的橫向灰泥裝飾帶(white painted stucco banding)。這風格在西倫敦的Kensington 、Chelsea以及Bayswater都可以找到。

      6. Edwardian Style(1900-1918)

      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的關鍵時期。歷經工業革命後,建築師已經成為成熟的獨立專業,由於電梯的普及化,加上中央冷氣及給排水設施的發展成熟,公共建築和公寓建築大量被興建。工業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對生活態度的改變,為求快速高效,過於複雜的哥德式配件便不被資本家所青睞,但基於哥德式風格的建築元素仍有市場價值,於是乎便將整體線條「折衷」簡潔化,取而代之的是紅磚白石的裝飾樣式。

      7. Modernism (1920 至今)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英國國力大衰,節儉的風氣推動英國建築進入現代主義風格時代。那時,有不少歐洲的現代主義建築師為了逃避納粹黨而流亡到英國,1939年已有超過300名定居倫敦,當中不乏才華橫溢之士畢業於Bauhaus學校──Bauhaus力推不加修飾的功能主義建築風格;隨著納粹權力日益擴大,這種建築風格備受打壓。有人認為,學校薈萃全球文化的行為暗示反對德國的內核,就連學校的平面屋頂設計也為納粹所詬病。

      後來到50至70年代,另一主要建立運動興起,稱為粗獷主義(Brutalism)。若舊有絢麗風格代表傳統思維、玻璃給人中產印象,那粗獷主義則標誌誠實及普羅大眾的精神,代表一批建築師對人民就是力量的願景。建築風格由混凝土作主要物料見稱,外形帶悍勁,或是衍生奇形怪狀。許多分析指出粗獷主義之重量及奇異外表的「個性」有助人民建立歸屬感,為社區增添獨特氣質,從而達至人民賦權。

      現代主義還有不少的建築特色,如Art Deco(1920-1940)的折線型摩登建築風格Zigzag Moderne及流線型、對稱、使用橫線之Streamline Moderne、Airey Houses(1940)、90s NEW BUILD(1990)的有獨立式別墅或房屋(Detached House)、半獨立式房屋(Semi-Detached House )、公寓/樓房( Flats / Apartments)、排房(Townhouse)、帶走廊的平房(Bungalow),以及當代多元化高科技及主張環保的建築。

      所以說,建築的歷史,也就是人的歷史和思想的風雲變,彼此影響牽引。如果對這課題有興趣,可以報名「由房屋建築藝術探究英國人生活形態」網上講座,我們請來才子陶傑和各位細心講解,費用全免,有興趣可按此了解更多詳情。 

      訂閱CURATE

        同意我們的細則及條款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