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ow content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2020已到尾聲,我們經歷了中美關係陷入低谷,更經歷了世紀疫情,重挫了經濟,說是百年一遇並無誇張。但若說最大的教訓,當然是「股市表現可以和實體經濟脫節」。記住此話,將來數十年都會有用。
事實上,「股市表現和實體經濟脫節」這句說話,意義也十分含糊。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整體經濟及就業情況,在3月後也是谷底回升,股市也跟隨此人路徑,這又算不算脫節?股市每天可以上落幾個百份點,但經濟數據最快也要一星期一次,兩者如何可以同步?
2021年經濟將反彈
2021年,肯定的是經濟將會強勁反彈。但記著,「股市表現可以和實體經濟脫節」,經濟反彈,不代表股市也一定反彈。我們的看法是比較保守。由於低息環境持續,各國央行也繼續維持寬鬆,現金定必貶值,大家依然應該保持近100%投資。而由於債息低得可憐,香港及內地房地產交易費用也大(海外樓盤則可能不一樣,但並非本文討論重點),所以股市仍是好選擇。當然投資者也可以選擇貴金屬甚至加密貨幣。
美國以外的股市贏面高
說回股市,美股用任何估值標準,均是相當昂貴。當然某程度上是貴得有道理,但依此看來,來年似乎美國以外的股市,似乎有較高贏面。我們不會一面倒看淡美股,但認為投資者可以將比重減低。
美股即使是舊經濟股,估值也相當昂貴。相反我們看到中港股市仍有不少低殘股份,來年或可以翻身。例如本地及內地的地產股,物管股,以及收租股等等。此外,我們不認為拜登是「親華」,客觀條件亦不容許拜登政府對中國軟弱,但相信情況仍會較特朗普年代較好,不少出口股可望反彈
Big Tech的機與危
科技股方面,無論是中國或美國,去年Big Tech均是市場寵兒。無論是美國的FAAMG(Facebook, Apple, Amazon, Microsoft, Google)還是中國的ATMXJ(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小米及京東),都是升得多跌得少,也強得有理。但去到年尾情況也逆轉,我們相信情況將會持續。
Big Tech強勢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實在太霸道。順境時,它們將舊經濟公司打得片甲不流,Facebook上市才十年,已將傳統的報紙雜誌電視台趕上絶路。Amazon一出,無數舊書店均要結業。逆境時情況也差不多,當然Big Tech的生意也受影響,但就以對上一季業績為例,一般Big Tech仍能交出雙位數的收入增長。舊經濟公司呢?能夠活下去已經要還神。
但世事玄妙在,令你成功的因素,也埋下日後失敗的伏線。Big Tech正是因為太成功,中國人的智慧說「樹大招風」「富不與官鬥」。螞蟻上市觸礁是場意外,但也令投資者意識到:監管當局要動真格了。固然有人說馬雲太張揚才惹禍上身,但馬雲的作風一直如此,為何現在才出事?騰訊的馬化騰低調很多,美團的王興?很多人不知道是誰。但依然難逃監管當局的大網,通通要重點關注。
更有趣的是,在政治體制及價值觀相當不同的美國,情況也一樣。Facebook現在被翻舊帳,甚至要求將Whatsapp 和Instagram強制出售—而明明當年監管當局就批準了交易。Google Amazon甚至Apple,全部均成為反壟斷法的目標。和中國的情況並未有太大不同。
歸根究底,「富不與官鬥」人人皆知,但Big Tech已成為創辦人也無法駕馭的野馬。無論大家喜歡與否,更多監管已是現在式,不是將來式。
二線科技股接力
那投資機會何在?除了上述提到的舊經濟股,大家也可以留意二線的科技股。監管當局也樂於看到有後起之秀興起,這些二線公司大可以通過併購壯大,例如SalesForce早前就宣佈收購Slack,相信這類交易獲當局開綠燈的機會很大。此外,當然也包括可以應用科技的舊經濟股。看看迪士尼,原本業務是三重打擊,戲院關門,主題樂園停開,體育賽事也暫時,但由於推出串流平台而反應極好,股價居然也創新高。
總括來說,下年股市仍能審慎看好,而似乎美國以外股市跑出的機會較大。行業方面,可以留意部份估值低殘的舊經濟股(地產,收租,出口,甚至酒店和零售)。科技股方面,一線科企股應要休息一下,由二線科技股接力。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及/或有聯繫者沒有於以上發行人或新上市申請人擁有財務權益。
免責聲明:本文只供參考用途,在任何地區皆不可作為任何證券或金融產品的買賣要約的邀請或招攬。本文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但本公司就其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並無作任何申述或保證。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沒有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投資者不應僅就本文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如有需要,應該諮詢專業意見。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