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临时统计数字,今年首季毛保费总额达到1472亿元,按年下跌7%,但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则大增26﹒9倍,至96亿元,相当于个人业务总额20﹒5%,已回复到疫情前75%(2019年首季为128亿元)。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督局提供的数据,内地访客今年首季购买的个人人寿产品当中,以保单数目计,终身寿险的增长最大,狂飙64﹒7倍,其次为储蓄寿险,猛升35 ﹒9倍;以保费计,则以年金及储蓄寿险的表现最亮丽,分别增长89﹒3倍及67﹒4倍。
*补贴部分保费开支,或作被动收入*
事实上,分红储蓄保单愈发受到港人甚至内地客户欢迎,因为疫情期间,投资市场十分动荡,投资者为了降低风险,纷纷寻求较稳健的理财工具,储蓄保险计划不失为一个合适选择。
更重要是,顾名思义,分红保单持有人除了得到身故保障外,还可获派分红,透过分享保单的利润,得到长远的潜在回报;而获派的分红,可因应个人需要,作为其他用途,现时较普遍的做法,是补贴其他保险的保费开支。
随着医疗通胀节节上升,风险管理顾问公司WTW的《2023年全球医疗趋势调查报告》便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医疗成本将上升10﹒0%,继2021年的8﹒2%和2022年的8﹒8%后再度飙升,当中,香港的医疗通胀亦达8﹒8%,以致提供「全额赔偿」的高端医保愈发普遍。
然而,高端医保的保费较标准医保高昂,投保人可多购买一份分红储蓄保单,利用获派分红,以减轻财政负担,尤其是退休后的日子,收入相应减少,但医疗保费却按年递增,需要作好充分部署。
此外,分红亦可作为被动收入,应付未来日常生活开支;如果资金充裕,投保人也可选择将分红保留于保单内继续滚存,加强财富增值的效果。
*分红分为保证与非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分红保单的「分红」,分为保证与非保证;换句话说,所获非保证分红有机会高于或低于利益说明文件中预期的投资回报。当中,保证利益的占比愈高,保单的保障成分愈高;相反,非保证利益的占比愈高,即保单的投资成分愈高,虽然潜在回报可能较高,但风险亦相对较高。
而要了解非保证利益的过往派发表现,则可参考保险公司根据保监局指引所公布的分红实现率(fulfillment ratio)。实现率愈接近100%,表示所分派非保证利益,愈接近保险公司销售时的预期非保证利益;实现率高于100%的话,则表示实际派发的金额,高于利益说明文件所列的数额,反之亦然。不过,过往表现并不代表未来表现,选择投保前,不妨咨询理财顾问专业意见。
原文:冼健岷 理财焦点– 经济通ET Net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之用,内容并未提供全面资讯或专业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投保建议及邀
约,请不要依赖本文作投资╱投保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