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已到尾声,我们经历了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更经历了世纪疫情,重挫了经济,说是百年一遇并无夸张。但若说最大的教训,当然是「股市表现可以和实体经济脱节」。记住此话,将来数十年都会有用。
事实上,「股市表现和实体经济脱节」这句说话,意义也十分含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整体经济及就业情况,在3月后也是谷底回升,股市也跟随此人路径,这又算不算脱节?股市每天可以上落几个百份点,但经济数据最快也要一星期一次,两者如何可以同步?
2021年经济将反弹
2021年,肯定的是经济将会强劲反弹。但记着,「股市表现可以和实体经济脱节」,经济反弹,不代表股市也一定反弹。我们的看法是比较保守。由于低息环境持续,各国央行也继续维持宽松,现金定必贬值,大家依然应该保持近100%投资。而由于债息低得可怜,香港及内地房地产交易费用也大(海外楼盘则可能不一样,但并非本文讨论重点),所以股市仍是好选择。当然投资者也可以选择贵金属甚至加密货币。
美国以外的股市赢面高
说回股市,美股用任何估值标准,均是相当昂贵。当然某程度上是贵得有道理,但依此看来,来年似乎美国以外的股市,似乎有较高赢面。我们不会一面倒看淡美股,但认为投资者可以将比重减低。
美股即使是旧经济股,估值也相当昂贵。相反我们看到中港股市仍有不少低残股份,来年或可以翻身。例如本地及内地的地产股,物管股,以及收租股等等。此外,我们不认为拜登是「亲华」,客观条件亦不容许拜登政府对中国软弱,但相信情况仍会较特朗普年代较好,不少出口股可望反弹
Big Tech的机与危
科技股方面,无论是中国或美国,去年Big Tech均是市场宠儿。无论是美国的FAAMG(Facebook, Apple, Amazon, Microsoft, Google)还是中国的ATMXJ(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及京东),都是升得多跌得少,也强得有理。但去到年尾情况也逆转,我们相信情况将会持续。
Big Tech强势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实在太霸道。顺境时,它们将旧经济公司打得片甲不流,Facebook上市才十年,已将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台赶上绝路。Amazon一出,无数旧书店均要结业。逆境时情况也差不多,当然Big Tech的生意也受影响,但就以对上一季业绩为例,一般Big Tech仍能交出双位数的收入增长。旧经济公司呢?能够活下去已经要还神。
但世事玄妙在,令你成功的因素,也埋下日后失败的伏线。Big Tech正是因为太成功,中国人的智慧说「树大招风」「富不与官斗」。蚂蚁上市触礁是场意外,但也令投资者意识到:监管当局要动真格了。固然有人说马云太张扬才惹祸上身,但马云的作风一直如此,为何现在才出事?腾讯的马化腾低调很多,美团的王兴?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依然难逃监管当局的大网,通通要重点关注。
更有趣的是,在政治体制及价值观相当不同的美国,情况也一样。Facebook现在被翻旧帐,甚至要求将Whatsapp 和Instagram强制出售—而明明当年监管当局就批准了交易。Google Amazon甚至Apple,全部均成为反垄断法的目标。和中国的情况并未有太大不同。
归根究底,「富不与官斗」人人皆知,但Big Tech已成为创办人也无法驾驭的野马。无论大家喜欢与否,更多监管已是现在式,不是将来式。
二线科技股接力
那投资机会何在?除了上述提到的旧经济股,大家也可以留意二线的科技股。监管当局也乐于看到有后起之秀兴起,这些二线公司大可以通过并购壮大,例如SalesForce早前就宣布收购Slack,相信这类交易获当局开绿灯的机会很大。此外,当然也包括可以应用科技的旧经济股。看看迪士尼,原本业务是三重打击,戏院关门,主题乐园停开,体育赛事也暂时,但由于推出串流平台而反应极好,股价居然也创新高。
总括来说,下年股市仍能审慎看好,而似乎美国以外股市跑出的机会较大。行业方面,可以留意部份估值低残的旧经济股(地产,收租,出口,甚至酒店和零售)。科技股方面,一线科企股应要休息一下,由二线科技股接力。
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士,本人及/或有联系者没有于以上发行人或新上市申请人拥有财务权益。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用途,在任何地区皆不可作为任何证券或金融产品的买卖要约的邀请或招揽。本文所载的资料于刊载时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准确及可靠的来源,但本公司就其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并无作任何申述或保证。本公司保留权利于任何时间更改任何资料,无须另行通知。本文没有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投资者不应仅就本文提供的资料而作出投资决定。如有需要,应该咨询专业意见。投资涉及风险,尤其是投资于新兴及发展中市场所附带之风险。过往表现并非未来表现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