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厨师发办(Omakase),大多数人最直接的理解是没有菜单,厨师会依据新鲜当造的食材,甚至是个人的喜好去设计菜式,真是这样简单吗?不如再试试从日语注文方式去看看:「おまかせ(Omakase)」这种注文方式,其实「おまかせ」源自日文「任(まか)せる」的动词,有「委託」、「交任」的意思。故此,Omakase就是由厨师对菜式作出主导,客人完全信任厨师的手艺和他对食材的掌控。吃Omakase,主厨人工贵、稀有食材贵,还有贵在「物以稀为贵」,Omakase的店子座位都不会太多,一位寿司师傅服务8-10位客人已是极限。
时至今日,Omakase不再限於日本菜,不少精緻中菜厅也纷纷加入这潮流。
中菜Omakase?
去年年尾旅发局主办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礼」,更首度云集了 18 位中厨大师推出「大师发办」 盛宴,以时令食材入馔各适其适,例如文华厅的黄永强师傅设计的「寻原味」菜单,寻找食物的「蕈、沪、露、鲜、滑、甜」原味道、万豪金殿的邓家濠师傅设计的「五行养生宴」、卅二公馆李文星师傅以八大精华菜系所设计的「星煮场」、至於半岛嘉麟楼的「林钰明师傅发办」,充分展现其传统与创新兼善的烹饪哲学;而 Rosewood 彤福轩的李志伟师傅亦为一众蟹迷带来蟹宴的极致享受…….
不过,若是老饕熟客,就知其实这只不过是餐厅的噱头,将他们平时的一些特色菜拿出来卖而已,与Omakase的精神背道而驰。
亚洲首次中菜Omakase
论较入形入格的,必须一提澳门Morpheus酒店内的天颐。他们在2018年已推行亚洲首次打正旗号的Omakase中菜,天颐取法的是Omakase的精神,而不是形式,就是由大厨每早跑几个澳门巿场选购食材,加上一些空运货;之後再经反覆实验菜式,从而决定当日餐单。打开餐牌,上面只印着单字:珍、汤、鲜、海、禽、菜、饭、甜八道菜,并效法法国菜,餐前会有amuse bouche,最後又有petit four,并有tea-pairing。
政总厨范达华是马来西亚人,在澳门「新濠」工作了十多年,另一位餐厅总厨黄赞奇曾经在香港「好酒好蔡」掌厨,有十多年入厨经验。两位主厨强调,每日餐单不会重覆。由於每天的菜式视乎当日食材和灵感而决定,烹调方法也千变万化,所以必需有更灵活和弹性的準备和即时反应。比方说,客人如对某些食物敏感,或因宗教或其他原因而有需要换另一道菜,这种无菜单的经营方式绝对是向难度挑战,所以他们尽可能都有两手準备,并会安排两位中菜点心师傅随时候命。
厨师特馔功夫菜
一直在思考:其实中菜八大菜系内功深厚,我们是否需要借代挪移其他国家的名目、仪式和包装,才能得到国际青睐……或者说,合符米芝莲的评级标準?
笔者从来不会在什麽美食节才去食「Omakase」;赞同新荣记「食必求真、然後至美」的美食理念,越吃得多美食,反越追求真菜真味,越欣赏做传统菜的餐厅。花式菜餚毕竟中看不中用,味道层次不高难以满足食客的舌尖。反正,和城中顶尖的总厨都相熟,要食得嘴刁、寻求极緻,直接找他们为我写一些off-menu的耍家菜便成!特别是,许多的失传的功夫菜不是有钱便可以食,因为耗时又费周章,必须有交情,才能请到大厨出手!
像失传菜「仙鹤神针」,将煨好的鱼翅塞进用盐抹过的乳鸽胸腔裏,绕过颈部「封口」,用深盘盛装,然後慢火蒸两个半钟。蒸好的乳鸽,条条翅针吸饱了上汤和鸽肉的精华,味道醇厚、鲜美,层次饱满,满口胶质,齿颊留香,美味程度实在叫人吃得不知人间何世!这样的菜式不计浸发鱼翅,至少也要预备两天!
又如稀世珍馐的「崑崙鲍甫」,就是焖龙趸皮扣鲍鱼,今时今日过百斤的龙趸非常矜贵,乾龙趸皮更是难求,一幅乾龙趸皮动辄索价10万,若然配搭顶级网鲍一起焖煮就更添声价。龙趸皮吸收了鲍汁的醇鲜而回魂,海味风味更显馨香,而鲍鱼则是借助了龙趸皮的胶质,吃起来滑溜溜的。
舌尖上的中国
说到底,要支持中菜发展,首先要有懂吃愿花费的客人。较好一点的日本Omakase晚餐等閒都要叁、四千元,仍不乏捧场客;然而,中菜叫价超过二千元一位,很多人就会嫌贵。不知是否这个原因,有人以为中菜贴上「Omakase」的标籤,就能在市场抬高声价;其实,回归本源、努力去呈现中菜本身的真味功架,让更多人有机会去领教舌尖上的中国,会否更有效去重振中菜的品位价值?